我是一名小學老師,看過很多孩子入學時都要經(jīng)歷一個比較長的過渡期。該如何讓孩子順利地成為“小學生”呢?我想先從生活習慣開始吧。
問題一:上廁所 新生碰到的第一個問題,通常是上廁所,每到9月總會有幾個尿褲子的孩子。為什么7歲大的孩子還不會自己上廁所呢? 我的想法: 不是孩子不會上廁所,而是忘記了。在幼兒園,老師會安排集體上廁所,上課途中想上廁所,也可以自由進出。而上了小學,下課時,小朋友有可能只顧著抓緊時間玩,上課時又怕打斷老師上課,而一直憋著尿。老師上課時,常常會碰到兩腳扭捏的孩子舉手說要上廁所,不到最后一秒鐘,他們是不會說出來的。 解決方法: 1.提早開始為孩子養(yǎng)成上廁所的習慣,我的辦法是在做每一件“大事情”之前都要上廁所。比如去超市前、去公園前、玩蹦蹦跳前、看電影前、吃飯前……一方面養(yǎng)成了定時上廁所的習慣,另一方面做起事情來也有持續(xù)性。 2.訓練蹲式上廁所。我注意到現(xiàn)在家里基本上都是用馬桶,而學校的廁所是以蹲式為主,有的孩子習慣了坐式,不習慣蹲式,還有的孩子因為擔心“掉下去”而不敢在學校大便。這是非常小的細節(jié),如果我們不注意,很難發(fā)現(xiàn)孩子的困惑。從現(xiàn)在開始,我準備帶著孩子外出時,請爸爸多帶他去體驗幾次蹲式廁所,提前預演幾遍,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懼。 問題二:吃飯、喝水的問題 放學了,孩子早上帶去的滿滿一壺水,下午放學回來還是滿滿一壺。孩子為什么一天都沒喝水呢?一進家門,孩子就吵著餓了,吃飯的時候狼吞虎咽,家長心想,孩子怎么會餓成這樣? 我的想法: 孩子在學校既不缺吃,也不缺喝,只是他們太挑。在家喝慣了果汁、可樂的孩子怎么會喝淡而無味的白開水呢?吃慣雞腿、排骨的孩子,又怎么會喜歡學校里的大鍋菜呢?家長看到渴了餓了的孩子,更是心疼,于是好喝的、好吃的通通送上,結果就是惡性循環(huán)。 解決方法: 1.從現(xiàn)在開始,就要下決心讓孩子少喝碳酸飲料、果汁,外出時盡量自帶水壺,如果實在要買水喝,就只買純凈水或者礦泉水。 2.挑食、偏食的習慣不是一天就能糾正的。所以我一直注意不給孩子吃重口味、油膩的食物,告訴孩子應該吃什么,什么才是身體真正需要的。我不僅這么要求孩子,自己也是這么做的。 3.中午在學校吃飯的時間比較有限,如果孩子在家吃飯一直比較慢,為了加快他吃飯的速度,可以試試定時器,比如把定時器定上20分鐘,告訴孩子“看看是你先吃完飯,還是定時器先響”。 問題三:整理書包 有的家長抱怨自己像書童一樣,每天幫孩子整理書包,要是哪天忘了為他帶某樣東西,還會被孩子責備;如果放手讓孩子自己整理,那書包亂得就像個垃圾桶。 我的想法: 上小學之后,老師會嚴格要求孩子帶齊當天的課本和學習用品。整理書包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果家長代勞包辦,孩子的能力就得不到培養(yǎng)。 解決方法: 學習整理書包不妨從整理玩具和書籍開始。你可以從現(xiàn)在開始,有意識地和孩子一起收拾玩具,邊整理邊教他如何分類;還要整理書籍,比如童話書、自然類的書分開放,大小一樣的書一起放。孩子只有做過了,才會明白課本、練習簿要分開放,鉛筆、橡皮都得歸到文具盒……這一條,估計要和孩子一起練習很久,才能成功。
|
GMT+8, 2024-12-22 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