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凡事,不厭其煩地做;貼心話,掰開揉碎地說;遇問題,反反復復地跑……在煩中說和、在難中求解、在苦中有樂,全市“雙十佳”干部馮迅明,就奮斗在這“天下第一難”的信訪工作第一線。
2007年調入市信訪局擔任群眾來訪接待科科長一職時,有人對馮迅明說:“這個工作不好干!瘪T迅明不信,當了多年的公安民警,與群眾打交道早已是輕車熟路的事。然而,剛到信訪局時,馮迅明還是一時難以適應。不少上訪群眾情緒激動,訴求多樣,而且這些信訪問題不是一個人就能解決的,需要協(xié)調督促多個部門解決。
千頭萬緒,總要理出頭緒。幾年下來,一些久拖不決的信訪難題,經馮迅明從中協(xié)調,終于一一化解。馮迅明說他沒有什么秘訣,“歸根到底一句話——心里裝著老百姓。把老百姓當作自己的家人,把老百姓的事兒當作自己的事兒”。
城區(qū)某街道有一對夫婦,因舊房翻建時與鄰居發(fā)生糾紛調解不成,2006年起就不斷上訪,他們是馮迅明到信訪局工作認識最早的信訪老戶。在多次接觸中,馮迅明從幫助信訪人的角度出發(fā)做工作,了解了案情的癥結所在,主要就是與鄰居的糾紛積怨和住房困難。他將相關情況匯集成意見向市里相關領導匯報,市領導根據建議及時召集相關部門協(xié)調,明確了按程序審批、保留舊改資格的處理意見。同時街道出面幫助解決臨時住房困難。2010年5月,這對夫婦不斷上訪反映的老問題,終于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信訪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的“晴雨表”、黨群干群關系的“連心橋”、負面情緒的“緩沖帶”和解決社會矛盾的“主抓手”。馮迅明和所在團隊把群眾來信來訪當作了解民生的窗口,從中可以捕捉社會熱點,為從根本上化解矛盾提供可靠的依據。
2010年5月份到8月份,我市“農轉非”大中專畢業(yè)生要求享受村民待遇問題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上訪高潮,有時多達200人。他們每次來訪,馮迅明總是沖在勸導現(xiàn)場,收集一線情報信息,根據上訪情況和聯(lián)合接訪意見,并到相關鎮(zhèn)街走訪調研,形成了分析報告,為市政府之后出臺《義烏市大中專院校畢業(yè)生戶口“非轉農”實施辦法》提供了依據。
面對這一路走來的艱辛和成績,馮迅明坦言:“信訪局就像是‘為黨分憂、為民解難’路上的一座民心驛站。作為一名驛站服務員,既然選擇了這行,無論前面的路有多遠、多難,我都會風雨兼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