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江東街道成功拆除原青口圓盤邊的三幢房子,“騰出”土地,用于修建道路。
昨日上午8點整,在一陣陣“轟隆隆”的轟鳴聲中,兩臺巨型鎬頭機張開長臂,伸向矗立在原青口圓盤邊的一幢五層高樓、一幢六層高樓;一臺大型挖掘機則張開鐵畚斗,鏟向一幢兩層老房子。
原青口圓盤是我市與東陽交通“大動脈”的“節(jié)點”,更是我市通過甬金高速公路走向世界的“咽喉”。早在2005年時,我市啟動了甬金高速公路青口連接線工程建設。這三幢房子,被列入了征遷對象。期間,江東街道與戶主多次進行了拆遷安置補償方案洽談,但雙方始終沒有達成一致。此后的幾年,這里成為交通的“瓶頸”——路口突然變窄,來來往往的車輛,不得不擁堵在一塊。
這也成為江東街道干部的“心結(jié)”——因為,它不但事關(guān)交通順暢,更事關(guān)義烏整體形象與長遠發(fā)展。為此,多年來,江東街道一直盯著這個“瓶頸”,耐心細致做這三幢房子戶主的思想工作。但是,一直沒有明顯進展。
今年,江東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把這個遺留問題列為“頭號工程”,組建了新的工作小組,制訂了新的工作方案。街道充分利用各種社會關(guān)系,分頭做戶主、家屬、親友等思想工作:分析形勢、剖析道理,宣傳法律、宣講政策,闡明利害、動員勸導。經(jīng)過半年多的努力,三幢房子的戶主認識逐漸得到轉(zhuǎn)變。7月31日,戶主按照原先的拆遷安置政策原則與江東街道簽訂了同意拆除房子的協(xié)議,并于8月21日前,騰空了房子。
談起破解這個“遺留問題”,工作組干部總結(jié)出了三句話,一是依法依規(guī),講法治,在法律的框架內(nèi)行政,講政策,在政策的規(guī)定下補償;二是形成合力,公安、交通、市場監(jiān)督、財政等部門和街道同心協(xié)力,共克難題;三是鼓起“鐵杵磨成針”的精神,一屆一屆黨工委、辦事處干部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任接著一任干,終于成功解決了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