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編譯自CNN,文章探討的是美國問題兒童的教育問題。美國法律對兒童的保護、教育理念、社會生活均跟我國存在差異,另外,問題兒童的教育跟普通兒童的教育也不盡相同。但教育總有相通之處,防患未然要勝過出現(xiàn)問題后再修補,文中尊重孩子的意志、注意跟孩子親密的溝通交流、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并讓其知道后果以及盡量不要體罰孩子等,還是值得很多中國父母借鑒。
上個月,一名9歲男孩因為偷偷搭上一班從明尼阿波利斯飛往拉斯維加斯的飛機而聞名世界。新聞發(fā)布會上,他的父親情緒崩潰至痛哭失聲,表示兒子的問題行為以及自己在管教上的無力給他很大的挫敗感。這名父親情緒激動地顫抖著說:“我能怎么辦?如果我打兒子就要被關起來(在美國即便是父母,體罰成年子女也是犯法的)。如果我放任自流,他就給我惹麻煩。求求有人來幫我!
這位父親崩潰的眼淚也讓全國注意到這樣一個話題:在管教上力不從心的家長要如何應對問題頻出的孩子。
為家長和孩子解決了包括管教在內諸多問題的心理學家和社工,明確指出:并不是只有這名父親在管教這件事上深感無力;即便是在他現(xiàn)在的處境中,也有更多更好的選擇,只是他可能沒有意識到。
失控是現(xiàn)實,不是問題
像偷渡小孩的父親一樣,很多有嚴重行為不端的孩子的父母,都認為孩子失控了。
心理學家皮克哈特說:“失控是現(xiàn)實,不是問題!逼た斯兀–arl Pickhardt)已出版了15本育兒方面的書,包括《安全渡過孩子青春期(Surviving Your Child’s Adolescence)》、《全能父母正面管教指南(The Everything Parent’s Guide to Positive Discipline)》等,還在《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寫每周專欄。他補充說,父母們以為他們可以控制孩子,但青春期會讓父母醒悟,發(fā)現(xiàn)他們沒法控制孩子。父母們可以控制的是自己的行為。
有時,力不從心的父母竭盡全力尋找管教孩子行為的正確答案,卻只是徒增煩惱。父母們都會做的事之一,就是上網搜索所有相關信息,或者問網上的500萬人該怎么辦,然后又被這些分析弄得不知所措。父母們被過度的信息淹沒,也不知道該找誰幫忙。
其實只要找到一個適合的辦法,然后堅持使用這個辦法就好。要冷靜,要對孩子有足夠的關心。
搞清楚孩子為什么要這么做?
最近,兩名來自佛羅里達州的孩子(一名12歲,另一名14歲)對一名年輕女孩施以網絡暴力,導致女孩跳樓身亡,兩名施暴者也因此被捕。
當被問及在發(fā)現(xiàn)孩子欺負別的孩子時應該如何管教時,皮克哈特說:“如果能征得被欺負孩子的同意,就讓欺負人和被欺負的孩子好好談談,讓小霸王聽聽被欺負的感覺。讓小霸王尋找彌補、改進這段關系的方式。”
倫納(Devra Renner)是一名在北弗吉尼亞州一個較大學區(qū)工作的臨床社工,她與人合作出版了《當媽的愧疚感:學會少操心,關注最重要的事,養(yǎng)出更幸福的孩子(Mommy Guilt: Learn to Worry Less, Focus on What Matters Most and Raise Happier Kids)》。她則指出,家長應該對孩子負責,如果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在用電腦或者電話欺負他人,家長應該制止孩子。她說,模范、正確的行為也是關鍵。我們總說應該教好孩子,但有時身傳勝于言教。(在網絡暴力案件中,那位14歲施暴人的母親曾在另一個案件中被逮捕,原因是這名母親拳打兩名男孩的視頻曝光。)
如果孩子欺負別人或者做出非常離譜的事情,比如偷偷混上飛機、破壞別人的家或是對法官不敬,家長的目標首先是理解其行為背后的動機。
倫納指出,重點不應該在懲罰欺負別人的孩子,而是弄明白為什么孩子會這么做。他們或許是在抗議自己被剝奪了話語權?他們可能想傳達自己想受人歡迎的信息?他們也可能是在表達自己感覺無力或者力不從心,抑或是僅僅因為自己可以欺負別人,就去欺負別人?
她說:“孩子們在試著向你傳達某種信息 !
不聽話的孩子需要好好談一談
皮克哈特說:“很多時候,家長跳過了溝通這個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直接開始懲罰孩子!澳惚仨氉聛,和孩子好好談談,就這件事來說,要告訴他為什么偷偷上飛機是不安全的,為什么這件事違法,它怎么傷害了別人,然后讓孩子好好看看后果。”
倫納說,哪怕孩子做了非常離譜的事,比如像一名18歲女孩向法官豎中指或者7歲孩子偷偷開車兜風,只要結果沒有威脅到自己或他人的人身安全,父母在和孩子討論這個不良行為之前應該有一個“冷靜期”。冷靜期可能是5分鐘或者是5小時,視情況而定,也跟“是不是情緒高漲”有關。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她指出最好避免情緒化的針鋒相對的時刻,因為你沒辦法跟尖叫的孩子講道理。
倫納說,孩子做錯事之后我們教育他們“別這樣做”或者“別那樣做”,但并不告訴他們應該怎么做。這樣只是阻止孩子,并不會讓他們成長。所以,應該和孩子溝通他們不良行為的后果,告訴孩子你希望他們怎么做。
皮克哈特相信讓做錯事的孩子采取彌補措施是有效的。他告訴我們:“最好的結果不是剝奪,而是修補。因為做了不該做的事,所以你應該因此做一些事以彌補你的過錯!
他舉例說,如果一個十幾歲的青少年從自己的弟弟妹妹處偷錢,要彌補受到傷害的兄弟姐妹感情,那么修補行為可以是聽弟弟妹妹說自己非常受傷、把錢還回去以及陪伴同胞弟妹們度過愉快時光。還可以在后面的幾個周六早晨多做點家務活或者整理庭院。他們在進行修補行為的時候,會反省為什么自己要這么做。譬如左圖,北卡羅萊納州的一個男孩兒,他逃學后,他媽媽做了一件衣服,上面寫著:“我不聽老師的話;我逃學。這是我的懲罰!彼龐寢屪屗┲@件衣服站在當?shù)匾粭l繁華的街道邊。
打還是不打?
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打屁股對孩子并無好處,如果父母解決孩子問題行為的第一個方法沒有奏效,應該換種方式,但最好別打孩子。可很多父母還是傾向采用這種方法!秲嚎啤飞峡堑难芯恐,半數(shù)以上被詢問的母親在孩子3歲-5歲時打過他們屁股。
最近發(fā)表在《兒科學(Pediatrics)》上的一篇研究發(fā)現(xiàn),進入小學后(5歲左右的兒童),跟沒有挨過打的孩子相比,挨過打的孩子問題行為更多。
皮克哈特說:“很簡單,打屁股教會了孩子去打人。如果你不能遂愿,塊頭又比我大,你就可以打我來達到目的。這就是打屁股教給孩子的方法!眰惣{說,自己不會把打孩子屁股的家長妖魔化。但她也不覺得這是最有效的辦法,還有其他方法可用。
什么時候需要專家?guī)椭?br />
有時,要改正孩子的問題行為確實需要外界干預。如果孩子的問題行為威脅到了他自己或他人的安全,家長必須立即尋求幫助。若眼下沒有危險,那判斷該不該尋求幫助的方法是看自己正常的日常生活是否被孩子的問題行為的嚴重影響。
“你是否因為孩子的原因,平時工作早退或者遲到?你的孩子逃學嗎?……或者孩子收到紀律處分表、成績下滑、沒有小朋友跟他/她一起玩,這些都是孩子生活發(fā)生變化的跡象。孩子世界里發(fā)生這樣大的變化意味著你們可能需要外界的支持!
另外,皮克哈特還建議,如果家長們覺得跟自己十幾歲的孩子之間喪失了基本的關心、交流、合作或者依從關系,想要將親情關系拉回正軌,可能是時候需要向心理學家或是教育專家求助。
文章編譯自:CNN, Kids behaving badly: When old rules of discipline no longer app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