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足聯(lián)認(rèn)證,足球起源于我國的齊魯大地,那時叫蹴鞠,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廣為流行。到了唐朝,人們開始用空心球,往球內(nèi)充氣。但真正讓中國“足球”步入黃金時代、達(dá)到世界巔峰的,卻是宋朝。 很多人對大宋“足球”的印象,源于《水滸傳》里的高俅。書中是這么寫的:“且說東京開封府汴梁宣武軍,一個浮浪破落戶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業(yè),只好刺槍使棒,最是踢得好腳氣毬。京師人口順,不叫高二,卻都叫他做高毬。后來發(fā)跡,便將氣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這人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頑耍,頗能詩書詞賦;若論仁義禮智,信行忠良,卻是不會,只在東京城里城外幫閑! 其實在宋朝,踢球并非元末明初人施耐庵理解的游手好閑之徒玩的雕蟲小技,而是風(fēng)靡大宋三百年的國技。那時,蹴鞠是全民狂熱的運動,從平民到高官,沒有不愛蹴鞠的。 哪怕是宋朝的皇帝們,如趙匡胤、趙光義、趙佶,簡直是蹴鞠運動最大牌的代言人和推廣人。宋太祖趙匡胤是個瘋狂球迷,不光愛看球,踢球技術(shù)也相當(dāng)了得。他尤其擅長“白打”,也就是現(xiàn)在人們口中的“花式足球”。有幅元朝畫家錢選臨摹北宋蘇漢臣的《宋太祖蹴鞠圖》,畫面上全神貫注踢球的六個人,組成了世界“足球”史上最豪華的出場陣容: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他的弟弟、大宋第二任皇帝趙光義,宰相趙普,開國功臣楚昭輔,大將黨進和石守信。 “太祖蹴鞠”的故事還被寫成了推動“足球”運動的廣告詞:“巧匠園縫異樣花。身輕體健實堪夸。能令公子精神爽,善誘王孫禮義加。宜富貴,逞奢華。一團和氣遍天涯。宋祖昔日皆曾習(xí),占斷風(fēng)流第一家! 除了皇帝,宋朝士大夫中也不乏踢球高手,如宰相丁謂、李邦彥,球藝都十分了得。在《宋朝事實類苑》中:“國朝士人柳三復(fù)最能之,丁晉公亦好焉……,初柳為進士,欲見晉公元由,會晉公蹴后國,柳往伺之,毬果并出,柳即挾取。左右以告,晉公亦素聞柳名。即召之,柳自們懷所素業(yè),首戴毬以人,見晉公再拜者三,出懷中書,又再拜,每拜輒轉(zhuǎn)至背方向膂既起復(fù)在頭上,晉公大奇之,留為門下客!敝v的是這個叫柳三復(fù)的士人,踢球也很厲害,被同樣是高手的領(lǐng)導(dǎo)(丁謂)賞識的故事。 有狂熱球迷和業(yè)余高手皇帝、士大夫加持,宋朝“足球”不但起步之高,而且還開創(chuàng)了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樂部:齊云社。宋人撰《蹴鞠譜》開篇即說:“蹴鞠初興黃帝為,王孫公子戲相宜。世間子弟千般戲,惟有齊云實可奇!笨梢姰(dāng)時的齊云社堪稱宋朝的“皇馬”。 齊云社每年都會組織全國性的比賽——山岳正賽,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超級聯(lián)賽。那會,有些身份的人,都會帶上妻兒老小看球。 除了齊云社,還有一些民間賽事和表演賽。這些比賽通常在頭一年的冬至到第二年的春末夏初之間。如果你元宵期間到北宋開封府,會看見東京御街每日都有“擊丸蹴鞠、踏索上竿”等文娛表演;元宵節(jié)后收燈,開封人又紛紛“出城探春”,此時郊外園圃舉目秋千巧笑,到處都是蹴球的紅男綠女;暮春三四月,“宴殿南面有橫街,牙道柳徑,乃都人擊毬之所”。皇家林苑瓊林苑對市民開放,園內(nèi)也有專供市民踢球的場地。 根據(jù)各類正史、筆記、野史記載和描述,北宋的開封、南宋的杭州,當(dāng)時是當(dāng)之無愧的世界“足球”之都,“足球”文化氛圍勝過今天的馬德里和巴塞羅那。 宋話本《錢塘夢》形容杭州:“有三十六條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城,更有一答閑田地,不是栽花蹴氣毬”。就是說,杭州但凡有塊空地,不是栽花就是踢球。 兩宋三百多年,“足球”長盛不衰,水平獨步天下,上至皇家貴胄、達(dá)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黃口小兒,都以踢球為樂。從側(cè)面來講,“足球”生動反映了當(dāng)時社會物質(zhì)、精神的豐富和人民生活的富足。 |
GMT+8, 2024-10-23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