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之于我們,早已不是果腹那么簡單。有的時候,它承載了思念和回憶,是歲月里心上的滋味。在義烏,媽媽做的豆皮素包,是很多人兒時最美好的舌尖上的記憶。 豆皮素包,傳統(tǒng)稱為豆腐包或豆皮包,類似于杭幫菜的“干炸響鈴”,只不過豆皮素包是長長的豆皮卷條罷了。這是義烏及周邊地區(qū)特有的地方風味小吃、歷史悠久的年菜。家家戶戶都會做,特別到了清明、冬至,是巧婦們必做的一道菜,是拜祖先祭品中必不可少的菜肴。在義烏大多數(shù)的農(nóng)家餐館里,也少不了這道菜。 油潤白凈的豆腐皮在浸潤了之后,被裁成一張張小片,經(jīng)主婦的巧手一擺弄,豆腐、青菜或白蘿卜、糯米等餡料立即被包裹在小小的豆腐皮內(nèi),透過薄如蟬翼的豆腐皮,里面的餡料一覽無余。豆皮素包裹好之后用油炸成金黃色,豆皮和餡料在油煎聲中傳來了濃郁的香味。端上桌的豆皮素包,油光的金黃色豆腐皮里,透著那青菜的翠綠或白蘿卜的潔白和晶瑩如白玉一般細膩的豆腐。筷子夾起來咬上一口,皮層突出了豆香,里層鮮嫩比“干炸響鈴”多了幾分柔意,舌尖觸碰的是外焦不酥內(nèi)嫩而柔的感覺,恰似江南義烏女人的外韌內(nèi)柔。 豆皮素包做好的關鍵,就是得有一張好的豆腐皮。義烏山區(qū)出產(chǎn)的傳統(tǒng)豆腐皮多采用優(yōu)質(zhì)黃豆、天然泉水制成,可能由于這些山區(qū)的水好,做出來的豆腐皮味道也特別鮮美。 以前,很多農(nóng)家都會架起兩三口爐灶,煮豆?jié){制豆腐皮,做好的豆腐皮挑到各大集貿(mào)市場去賣。后來人們辦起了廠,豆腐皮制作也上了規(guī)模。如今,入冬以后依然可以看到零星的農(nóng)戶制作傳統(tǒng)豆腐皮。湊巧的話,我們依然會在美如畫的鄉(xiāng)村看到制作過程。 豆腐皮,靠的是一個“撈”字。豆腐皮滑膩如脂、輕薄如紙,五十張豆皮疊放在一起,厚度才只有五厘米,這樣算下來,一張豆皮,平均才只有一毫米。這需要師傅對撈皮時間的掌握恰到好處。去皮泡好的黃豆,用上了年頭的大石碾,細細磨成豆?jié){。然后倒入淺低平鍋里,添柴慢火煮沸;鸷虻奶幚,尤為重要;饎萏,結(jié)皮速度太快,往往來不及撈,豆腐皮就變得過厚;饎萏,則結(jié)皮速度慢,很難撈起。 “漉珠磨雪濕霏霏,煉作瓊漿起素衣!保ā抖垢姟罚堐浚⿵亩垢ぶ谱鏖g看到,里面蒸汽騰騰,看不清師傅們的臉。他們見到鍋里結(jié)起一層薄薄的豆腐皮,就嫻熟地從一口口冒著熱氣的大鍋里,用兩根細竹竿從結(jié)成的豆腐皮下面挑起,撈出一張張透明帶著微黃的豆腐皮,一張張整齊劃一地晾在了竹竿上。待晾干之后,這些豆腐皮就可以包裝妥當,自家享用或銷往各地。 傳統(tǒng)的口味才最正宗。豆皮素包餡料,最傳統(tǒng)最經(jīng)典的是白蘿卜和鹽鹵豆腐調(diào)制的。制作豆皮素包主要原料是新鮮豆腐、鮮嫩白蘿卜、豆腐皮等,可使用姜末、蔥花、胡椒粉、精鹽等調(diào)味品。先將白蘿卜洗凈切成絲,放入沸水中汆熟撈起擠干水分,新鮮豆腐也瀝干水分;鍋置旺火上,下油(民間最經(jīng)典的是用豬油)鍋燒熟放入姜末炒出香味,加入蘿卜絲煸炒出香味;鹵水豆腐捏碎入鍋,翻炒三分鐘至豆腐微微發(fā)黃鍋里無水分;蔥末入鍋繼續(xù)翻炒半分鐘,加入精鹽、胡椒粉翻炒幾下,餡料出鍋。 豆皮素包的包制方法并不難。首先把一張浸泡好的豆腐皮,裁成四至五塊大小的樣子并平攤開;然后將微熱的餡料,包裹在一張張豆腐皮中,卷成長條,用濕淀粉封口;然后將豆皮素包收口處朝下放入油鍋里,小火煎十幾秒或中火炸幾十秒,到呈金黃撈出裝盤即可食用。一般情況下不采用油炸的辦法,這樣很容易使豆腐皮散開而不可收,雖然這散開的豆腐皮更焦酥脆香,之于豆皮素包卻品相差了些,用煎的方法可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 包餡,要趁熱。涼了豆腐皮不容易粘合。入鍋,收口朝下,這是為了豆腐皮遇熱粘合防止漏餡。煎制,要小火。豆腐皮比較薄,不能用大火煎,否則很容易煎糊了,小火慢煎,底面變黃之后翻面,再煎另外一面,兩面煎至金黃,就能出鍋了,因為是素餡的,很容易熟。 豆皮素包的餡料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民間百姓如今已經(jīng)不再以素為主題。餡料里面加點肉餡,比如蘿卜牛肉等,葷素搭配更顯美味。若純粹用肉餡包裹,則豆腐皮還需要炸得更加酥脆些,才能品出肉質(zhì)的鮮美、豆腐皮的松脆。 豆皮素包最好是現(xiàn)烤、現(xiàn)吃,講求的是新鮮。吃時用筷子夾起,將豆皮素包一端蘸些鮮制辣椒醬或番茄醬,其香、軟、清爽之口感,不言而喻。我更喜歡不蘸任何蘸料直接入口,感覺如此更鮮嫩不油膩、素雅純潔。本色最美味。 說是美味,并不全在于味覺,而是一種情感體驗,是風華流逝的懷想,是歲月里心上的滋味。豆皮素包,卻是一座城市的傳統(tǒng)美食,這是屬于義烏的味道。 |
GMT+8, 2024-10-23 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