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實際上,繁瑣的護理工作已讓媽媽們精疲力竭,如果寶寶再哭鬧、任性,那么這時媽媽眼中的寶寶將會由小天使變成小魔鬼,即使忍耐度再好的媽媽都會對寶寶發(fā)一通牢騷;蛟S,發(fā)泄完之后,媽媽自己會好受些,并感覺這樣做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可媽媽是否想過,挨批后,寶寶的心里感受?專家告誡:媽媽生氣可以體諒,但在牢騷出口前必須得三思。 專家表示:日常生活中,媽媽們應避免6類最常見的牢騷,如下: 一、否定寶寶人格 媽媽正忙家務活時,一旦寶寶還粘乎乎,許多媽媽都會不耐煩地說:“煩死了,自己去玩!笨赡軏寢屪约簺]在意,可寶寶就會受到莫大的委屈而嚎啕大哭起來。 “你怎么這么笨,連這也不會。”媽媽往往以大孩子的標準來衡量寶寶的行為,自己覺得很簡單的東西寶寶應該也要會,否則就“笨”。 媽媽帶著寶寶到親戚或鄰居家玩,寶寶不愿叫“阿姨”,媽媽就會責怪說:“你這孩子怎么這么沒用,叫一聲阿姨都不會。”也有的媽媽會笑著對別人說:“你看,我的孩子真是沒用,不會叫人!彪m然是對別人說的,可是寶寶都聽在耳中,記在心里。 Tips:如果寶寶有能力而沒有做好,媽媽也須耐心指導,而不是責罵。 二、讓寶寶懷疑媽媽對自己的愛 有時媽媽故意要寶寶手上的東西,可寶寶不愿意給,過一會兒寶寶要媽媽抱,媽媽就會故作生氣樣說:“我才不要你呢。”如果經(jīng)常這樣,寶寶會很傷心的。 “再不好好吃飯,媽媽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給別人做兒子!边@類話會讓寶寶懷疑媽媽為什么不愛我。 寶寶被媽媽罵了幾句,一氣之下跑出家門,媽媽追到家門口,生氣地對著寶寶喊:“你給我回來,不回來是吧,那以后都不要回來了。”這類話聽多了,寶寶心理會產(chǎn)生陰影,以后可能真的要離家出走。 Tips:小小的懲罰有時能糾正寶寶的不良習慣或錯誤,但媽媽的懲罰不能讓寶寶對自己的愛產(chǎn)生懷疑,要知道懲罰的目的不是要讓孩子傷心,而是要讓寶寶清楚地知道他的行為不對就可以了。 三、嚇唬寶寶 “寶寶再不聽話就叫醫(yī)生來打針。”“快躲到媽媽這里來,醫(yī)生打針來了!睙o論是責怪寶寶還是和寶寶玩,媽媽讓寶寶聽話的厲害辦法就是醫(yī)生打針,因為所有的寶寶都怕打針時的疼痛。媽媽經(jīng)常用這種方法教育寶寶,反而使他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 寶寶對老師很敬重,更不敢像對媽媽一樣對老師撒嬌。媽媽喜歡利用寶寶這一害怕心理對寶寶施壓,出口就是:“不好好看書,明天告訴你老師去,看他(她)到時候怎樣懲罰你! 警察叔叔抓壞人,這是媽媽從小教給寶寶的概念。寶寶怕警察叔叔帶走也就是怕自己是個壞孩子。孩子一做錯事就說“叫警察叔叔把你帶走”,孩子會懷疑自己是個壞孩子,在別人面前不敢抬頭。 Tips:寶寶難免做錯事情,及時幫他糾正錯誤是媽媽的責任和使命,如果孩子糾正了,媽媽還應稱贊他是個好孩子。 |
GMT+8, 2024-10-23 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