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陳娟青,大陳鎮(zhèn)善坑村人,今年44歲。 小時候,我看著媽媽做麥角,不知不覺就學(xué)會了。后來自己有了小孩,就全身心地為小孩做吃的,慢慢越做越精、越做越通。一次偶然的機會,有人問我做的小吃賣不賣,從此開啟了我專職制作義烏傳統(tǒng)美食的事業(yè)。 麥角是義烏人的傳統(tǒng)美食,逢年過節(jié),義烏人的餐桌上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麥角,這是我們一段時間不吃就會想念的食物。 麥角最重要的步驟是調(diào)餡。根據(jù)每個人口味不同,可以調(diào)各種餡料,比如喜歡吃素的可以包素麥角,喜歡吃肉的可以包肉麥角,雪菜豆腐筍、南瓜豆腐、蘿卜牛肉、土豆等都可以包進麥角。 義烏麥角最有特色的是南瓜麥角。南瓜首選甜度高的老南瓜,最好是義烏本地老南瓜,又粉又甜。嫩的南瓜也可以做麥角,但口感不同。 南瓜洗干凈,去皮去瓤,刨成細絲,然后用少量鹽腌制半小時,等南瓜絲出水后,把水分控干,再切幾下。鹽腌的過程是為了讓南瓜水分滲出,可以讓南瓜變得更柔軟,炒的時候也不會出很多水。如果沒有這一步,南瓜水分多了,麥角吃起來不夠香甜。 南瓜麥角里的南瓜可以炒,也可以不炒直接包。我見過有人是直接拿生南瓜絲,加香油和其他調(diào)料調(diào)制成餡。但對比后,我感覺炒過之后的南瓜更香一點。 鍋燒熱后倒油,油熱后先加豆腐碎。豆腐要選鹽鹵豆腐,最好是柴火灶里做的豆腐,豆香更濃郁。豆腐要用刀切碎,不能用手掰碎,也不要用鍋鏟碾碎。豆腐碎在油鍋中炒透,去除豆腥味,然后加醬油等調(diào)味,最后加南瓜,輕輕翻拌幾下,南瓜豆腐餡就炒好了。 包的時候用勺子舀上南瓜餡,放在麥角皮中間,食指沾一點水涂在半圈面皮邊沿,將麥角皮對折起來,把兩邊面皮捏合壓緊,一個麥角就包成功了。中間彎曲兩頭尖,形狀恰如一輪彎月,這就是義烏人說的“麥角彎”。 我家這邊也流行用餛飩的包法,把麥角包成元寶形狀,一個個鼓鼓胖胖的,非?蓯。有的早餐店用正方形的皮包麥角,為了節(jié)省時間,包的時候并不捏合餅皮,而是對折后直接下油鍋煎,讓麥角皮自然黏合,也是一種非常巧妙的辦法。 麥角皮和餃子皮很像,但比餃子皮大一圈,做法也很相似。以前麥角皮都是自己做的,選好的面粉,加水,再加一點鹽,面粉和水的比例為2:1,冬天用溫水和面,夏天用涼水和面。水要分多次倒入,用手先把面粉搓成雪花狀,然后揉成團,把面團揉到“面光、盆光、手光”后,經(jīng)過多次揉面、多次醒面,做出的皮才有韌勁。把面團揪成均勻的小劑子,用手掌按扁,然后用搟面杖搟成麥角皮,這是北方的做法,難度比較高。義烏主婦一般會把面搟成一張薄厚均勻的大餅,然后扣上大小合適的碗,用刀沿著碗口劃一圈,一張麥角皮就做好了,如此重復(fù),一個大餅可以制作多張麥角皮。 如今,各大菜場都有機器做的現(xiàn)成的麥角皮賣,但手搟的麥角皮終歸有它獨特的魅力。 麥角包好之后,注意不要被風(fēng)干,可以蓋一塊潮濕的布,同時盡快下鍋。煎的時候用顏色較深的菜籽油,油熱后放入麥角,加水,蓋鍋蓋,利用水蒸氣將麥角的餡燜熟。等到一面結(jié)出脆殼,就馬上翻面。反復(fù)翻面,等水分收干,兩面也烤至金黃,麥角就可以出鍋了。這樣做出來的麥角顏色金燦燦,外皮又香又脆,里面南瓜餡口感略綿,咸鮮中又帶一點甜。 除此以外,麥角還可以用蒸的辦法做。這樣不用油,更健康清爽,如今越來越受到義烏人的青睞。 我最擅長的餡料是肉炒咸菜再加豆腐、筍。好吃的秘訣一個是把握火候,比如炒肉的時候,肉要炒得不軟不硬剛剛好。另一個是原材料有講究,比如筍要用義烏本地的春筍,或者清明時節(jié)的野筍。大陳多高山,山里多珍饈,一到春季,我們?nèi)页鰟尤グ喂S或者收筍,焯水后冷凍保存,讓大山的鮮味持續(xù)一整年。餡料里的咸菜也很有講究。在我家,腌咸菜是我婆婆的專長,她一般用菘菜或者雪里蕻為原材料,將其洗凈曬干加鹽,涂抹均勻后放入壇子壓實,密封保存20天以上。好吃的咸菜非常提味,脆爽中帶著發(fā)酵后特有的酸香。此外,餡料中如果加入新鮮炸制的豬油渣,會帶來一種特別的油脂香氣,能給麥角添色不少。 我專職做美食是從2018年開始的。有一天,我和村里幾個姐妹包清明粿,隨手拍了照片發(fā)到微信朋友圈,結(jié)果有人問我賣不賣。我說“賣”,就這樣,第一次憑手藝賺到了錢,現(xiàn)在主營清明粿、麥角、粽子、豆腐皮包等義烏傳統(tǒng)美食。這一年,通過比賽,我還獲得了大陳鎮(zhèn)以及義烏市級“舌尖巧娘”稱號。 2021年,我參加了由省婦女聯(lián)合會、省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廳、省商務(wù)廳、省文化和旅游廳聯(lián)合舉辦的浙江省第五屆“媽媽的味道”,獲得“巧手美食獎”。當(dāng)時省婦聯(lián)主席評價說,我包的麥角有媽媽的味道,勾起了她深深的回憶。 這也讓我想起兒時媽媽的身影。小時候家里條件不好,爸爸媽媽一年到頭忙著干農(nóng)活。但每到過年,媽媽總會抽出一天時間,自己和面做麥角。雖然餡料里只有咸菜豆腐,但對我來說,那已經(jīng)是一年中難得的美味。她總是一邊做,一邊說:“學(xué)著做一點,以后不能不會做!蔽耶(dāng)時不以為然,想著等我長大了,可以買著吃,但當(dāng)我真的長大有錢了,卻發(fā)現(xiàn)這些傳統(tǒng)美味已很難買到了。 所以,現(xiàn)在只要有機會,我就會走進學(xué)校,教小朋友做傳統(tǒng)美食,或是帶著義烏特色美食走進展會,讓更多人了解義烏傳統(tǒng)小吃。就像媽媽把她的手藝傳給我,我希望能把這門手藝傳給更多人,讓這種帶著家味的美食,延傳下去,源遠流長。 口述人:陳娟青,1980年生,義烏市大陳鎮(zhèn)善坑村人,義烏“舌尖巧娘”,浙江省第五屆“媽媽的味道”“巧手美食獎”獲得者。 |
GMT+8, 2024-10-23 22:31